冬至有什么风俗传统活动
一、祭祖
祭祖是我国许多节日中常见的习俗活动,冬至就是其中之一。在我国的民族习俗中,有“冬至节,又称‘鬼节’,专用于扫墓”的说法。在我们中国人看来,祖先的灵魂对于家族的意义,可以和天地之神对于国家的力量相提并论,不可大意,不可怠慢。祭祀,无论是在家里的庙里,还是在墓地里,都是为了尽可能地给祖先提供好吃的东西。
第二,吃饺子
在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,我们有在冬至吃饺子的节日习俗。吃饺子,又称“捏耳朵”,起源于汉代的一个传说。张仲景在长沙做官的时候,他辞旧归乡的时候,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。寒风刺骨,很多人的耳朵都冻住了。他很难过,就让弟子们在南阳关东搭起一个棚子,把羊肉、辣椒和一些驱寒的草药放在锅里煮,然后舀起来剁碎,用面皮包成穗,放在锅里煮,分给百姓。大家吃了之后耳朵就好了。后来每到冬至,人们就模仿它,当作“捏冻耳朵”来吃。后来,他们称之为“饺子”。
三。吃馄饨
冬至吃馄饨最早流行于南宋。传说宋高宗赵构人非常爱吃大厨做的馄饨,因为一旦馄饨没熟,就会有人把大厨送到大理寺去惩罚,但因为只有大厨会做馄饨,赵构赦免了他。后来馄饨的制作方法流传到民间,品种和花样越来越多。冬至节家家户户都吃馄饨,因此有“冬至馄饨,夏至面”的说法。
四、九九消寒
冬至一到,又是一个寒冷的日子。从冬至开始,每九天将分为九个“九”。数到81天,就是“九朵花开”了。
老北京自清代以来,就有吃“九九火锅”、“九九九肉”祛寒的饮食习俗。九九期间要吃十遍火锅,十遍火锅里有十种不同的内容,但都是火锅,一般是羊肉火锅,在清朝和民国时期很流行。
吃羊肉
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那天,吃的是在樊哙煮的羊肉。他觉得很好吃,赞不绝口。从此,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,以求来年有个好兆头。
六。吃汤圆
在冬天吃汤圆的传统习俗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形成了。尤其在江南,汤圆是冬至的必备食品,寓意“团圆”、“圆满”。冬至吃汤圆象征着家庭和睦和吉祥。
七。冬至送鞋
冬至节,人们有给孩子送鞋帽的习惯。赠送鞋帽主要是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长。以前主要是手绣,现在大部分都是从市场上买的,形式跟上时代潮流。
八。吃红豆糯米饭
相传共工有个儿子,作恶多端,最后在冬至死去。死后成为瘟疫,继续祸害百姓。但这种瘟疫最怕红豆,所以人们在冬至煮红豆来辟邪、防灾、祛病。
九。苏州冬季酿酒
苏州很重视冬至这个节气,当地有句俗语:“冬至如大年”。传统的姑苏家庭会在冬至的晚上喝冬酒。在寒冷的冬季,冬季酿酒不仅可以驱寒,还可以寄托姑苏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。
上一篇:2022年冬至出生的男孩好不好呀
下一篇:冬至有什么忌讳吗?